肝脏变硬在医学上称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,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到中后期的共同病理改变,其本质是肝脏长期受损后,正常肝组织被纤维瘢痕组织取代,导致肝脏质地变硬、功能下降。以下从病因、病理机制、常见诱因等方面详细解析:
一、核心病因:长期肝脏损伤引发的修复异常
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和修复能力,但当损伤因素持续存在时,修复过程会失衡——正常肝细胞被纤维组织(如胶原蛋白、细胞外基质)替代,最终形成瘢痕,导致肝脏变硬。
1.慢性病毒性肝炎(最常见原因之一)
乙肝/丙肝病毒:病毒持续复制会引发免疫反应,导致肝细胞反复炎症、坏死。例如,乙肝患者若未规范治疗,约20%-30%会发展为肝硬化(WHO数据)。
病理机制:炎症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,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,大量分泌纤维蛋白,逐渐包裹肝细胞,形成假小叶(肝硬化的典型病理结构)。
2.长期酒精摄入(西方常见病因)
酒精的肝毒性:乙醇在肝脏代谢为乙醛,后者可直接损伤肝细胞,引发脂肪变性(酒精性脂肪肝)、炎症(酒精性肝炎),最终进展为肝硬化。
剂量与风险:男性每日摄入酒精≥40g、女性≥20g,持续5年以上,肝硬化风险显著增加(《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》)。
3.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(NAFLD)
与代谢综合征相关:肥胖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(脂肪肝),约20%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(NASH)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。
诱因:高热量饮食、久坐、胰岛素抵抗等。
美林配资-网上配资平台-十大配资平台-便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