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首次超越中国?实情挺尴尬的。
最近外媒炸了——印度股市总市值首次超过香港,跃升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场。一堆标题党开始狂欢:“印度超越中国!”“莫迪经济学赢了!”但先别急着下结论,这背后的真相,可能比恒河水还浑。
数字游戏玩得溜
印度股市市值冲到,4.33万亿美元,香港股市缩水至,4.29万亿美元,乍一看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,细细端详,却全是虚浮的水分。
印度股市暴涨的背后,是本土资金较为疯狂地涌入,不过外资却跑得比那孟买的突突车还要快。在2023年,外资净卖出印度股票,达170亿美元,此数值创下了历史纪录。
回头看香港,尽管由于地缘政治方面的因素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,不过依旧是全球资本进入中国的关键枢纽门户。
拿单一指标唱衰中国,纯属掩耳盗铃
“超越”的含金量有多低。
印度股市的繁荣,集中在前1%的公司。
信实工业,塔塔集团等,这五大巨头,占了指数权重的60%。散户炒炒,(完全就是)“自己人在接盘”。
中国A股,总市值超80万亿人民币,这一数值,是印度的四倍多。
更扎心的是,印度GDP呢,仅仅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,而人均GDP甚至连中国的零头都未能达到。
这种“超越”就如同用网红滤镜,与素颜证件照进行对比,即便美颜开得再怎么大,也不能够改变其原本的底子。
独家案例:印度制造的真实困境
莫迪每天都在喊着“印度制造”,不过苹果近期却遭遇了极为惨痛的境遇。
塔塔集团接手的苹果外壳工厂,其良品率仅仅只有50%,不过中国供应商却能够将良品率提升至90%。
印度工人培塔塔集团训两周就上岗,螺丝都打歪。
富士康于印度砸下70亿美元建起工厂,不过却难以招到技术工人,只得从中国将工程师通过空运的方式运来。
更离奇的是,印度各邦为了争夺外资,竟然互相,使绊子——特斯拉打算建厂,马邦和古邦,争得不可开交,最后马斯克干脆,一拍桌子:暂时不干了!
数据打脸:外资用脚投票
2023年,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,达到了1.13万亿元人民币;而印度在同期吸引的外资,仅为710亿美元。
全球供应链重组,这一话题已经被提及了五年之久,不过在这期间,中国依然稳稳地成为了最大的赢家。
越南成功抢到了耐克的代工业务,不过其90%的原料却仍需从中国进口;墨西哥接手了美国的订单,于是中企干脆直接前往当地建厂,将其“截胡”。
印度更为凄惨,在本土手机市场方面,更是被中国品牌所占据。其中小米、realme以及vivo等品牌联合起来,所占份额达到了75%之多。
所谓“取代中国”,根本是伪命题。
最尴尬的真相:印度连自己人都骗不过
印度首富阿达尼凭借对港口以及煤炭的垄断行为迅速积累财富,身家在某一时期甚至超越了比尔·盖茨。
结果美国做空机构一纸报告,揭穿他财务造假,市值蒸发1500亿美元。
这种“首富”在中国早早地就进入了局子;而在印度,却能够稳稳当当地坐在钓鱼台上。
更讽刺的是,印度股市在十年间,上涨了400%,不过整个国家仅有3%的家庭参与炒股,那些穷人,甚至连开户所需缴纳的押金,都负担不起。
这种“繁荣”,和13亿印度人有什么关系。
清醒点,别被带节奏
印度当然有潜力:年轻的人口,具备英语方面的优势,还受到欧美国家的支持。但短板却更为致命:基础设施很糟糕,官僚十分贪婪,宗教的caste制度严重卡死了社会的流动性。
中国被唱衰了二十年,结果其工业产值等同于美国、日本和德国的总和。印度想要实现超车?那就先把孟买贫民窟的通电问题给解决好喽。
下次再看到“印度超越中国”的标题时,建议直接划走——要么是很坏,要么是很蠢。真正的较量并非在于股市数字,而是在于谁能够让老百姓过上有尊严的日子。这一点印度与中国相比,差距可不是一点点。
美林配资-网上配资平台-十大配资平台-便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